从工厂里走出的外交官——访法语语言文学院1973级校友张国斌
人物简介
张国斌 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
著有《外交官说礼仪》《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礼赢天下》《亮出最好的自己》《足迹》《绿岛仙踪》《皇家赌城》等。
四块钱打天下
张国斌出生在山西襄垣的一个农村家庭,14岁中学毕业进入山西省电子工业局下的一个工厂工作。
1973年张国斌17岁,当时国家外语人才稀缺,因此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山西省电子工业局也被分配了一个名额。在激烈的选拔中,张国斌经过推举、政审、考试等许多流程,终于如以偿,迈进北外的校门,并学习法语。
在前往北京的路上,年轻的张国斌怀揣着对未来的希冀,背着背包,带着两个碗一个脸盆,先从厂里坐汽车到了平遥,又从平遥坐火车到了太原,最后再从太原坐火车来到北京,一路辗转花了两天的时间。他回忆说,当时有人见他站在车厢里还背着繁重的包裹,还问他怎么不托运。他回忆时笑称:“那时连什么是‘托运’都不知道。”
• 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街景
就这样,他来到了北京。那时张国斌兜里只有4元钱,“我是4元打天下。”他笑着说。17岁的张国斌坐在接新生归校的车上,一路经过了天安门,看见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瞻仰了人民英堆纪念碑,心情激动。“当时我掐了一下大腿、觉得疼,才深觉真的来到了北京。”
因为张国斌的法语是零基础,初至北外的他成绩往往倒数,再加上自己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视野和见识与城里孩子相比还是不同的,所以他时常会有自卑的感觉。可他勤勉努力,课前充分预习,课后秉烛夜读。据他回忆,他曾练小舌音练到嗓子出血,也曾为了学会使用打字机在周末将自己关在教室,训练了近24个小时。
渐渐地,他找到了自信、也慢慢融入了班集体,并且在1977年以较为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顺利进入外交部工作。
从剪刀、尺子、报纸开始外交生涯
1977年,张国斌进入外交部非洲司,当上一名科员。“刚开始是剪贴报纸,我的外交生涯就是从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份报纸开始的。”
能够进入外交部,张国斌感触很多:“这是北外带给我的人生的转变,如果没有北外,我不可能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人转变成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一个对历史、政治,对外部世界有所了解的人。”在他幼时的记忆里,知晓县城周围几十里地所发生事情的人便是很有学问了,而进入外交部,他要知晓的是浩瀚世界。
在非洲司工作半个多月后,他受命给领导人当翻译,生平第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灯火璀璨。我拾级而上,走到台阶中央,又掐了下大腿。这是我人生第二次掐大腿。”说到这里,他爽朗地笑了,而后顿了顿,认真地说:“很骄傲!”
• 中国驻圣但尼首任总领事张国斌先生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图源:《海上传奇》
之后的外交生涯里,张国斌处于不停的职务调动中,曾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期间,张国斌主要负责各国领导人的接待,对接待时的一切细枝末节都要考虑周全,这一段工作经历丰富了他礼宾礼仪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让他对“礼仪”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随后在法国大使馆工作的几年里,张国斌接待了无数的代表团,其间,他遇到过不少欠缺外交礼仪知识的人,这更加激发了他传播礼仪知识的热情。于是,他总结了实际工作中习得的礼宾礼仪知识,将其推及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先后形成了《亮出最好的自己》《外交官说礼仪》《礼赢天下》等几本礼仪著作。
“其实人生轨迹里的每一步都需要礼仪指导,无论你是学生、干部还是企业家,都需要学习礼仪。一些人不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多东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二,不知其三’。礼仪无小事,所谓礼仪就是善于约束自己、克制自己和优雅地表现自己。”
随后,怀着对母校深厚感情的张国斌,在母校周年庆典之际捐赠了600册《礼赢天下》,以便更好地为同学们普及礼仪知识、提升个人素质。2006年《足迹》问世后,又向母校捐赠了100册。
张国斌笑说,这几本总结工作经验和见闻写成的书让自己“从一个绝对没想过做专家的人做成了一个专家”。因此,张国斌还会时常回到母校做讲座,帮助同学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世界,把握未来。
• 2007年,在钓鱼台国宾馆与阿尔贝王储(现为阿尔贝二世亲王)相见。图源:《皇家赌城:看懂摩洛哥》
在马赛总领馆工作期间,张国斌负责摩纳哥的双边工作。当时摩纳哥王储应邀访华,想要提前了解一下关于中国的礼仪,于是邀请张国斌去为摩纳哥现在的国王、当时的王储阿尔贝二世讲解中国的礼仪文化。在友好的交流与学习中,张国斌和阿尔贝二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08年张国斌受国王邀请前去摩纳哥,在拜见时,国王表示中国好像没有介绍摩纳哥的书,于是张国斌萌生了写书介绍摩纳哥的想法。之后的一年里,在工作之余他充分利用时间,写成了《皇家赌城》这本书。
2017年,张国斌61岁,已经退休。在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毅然选择继续奋斗在公共外交的前沿。目前,张国斌担任察哈尔学会副理事长一职。察哈尔学会是一个非官方的、民间的、独立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通过和对方民间组织的接触来赢得对方政府的信任,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在萨德入韩后,中国和韩国几乎断绝了所有的官方联系,而察哈尔学会在此期间接待了很多韩国从民间到政界的代表团,也曾多次组织国内代表团赴韩国访问,同韩国各界进行接触,利用民间的形式做好公共外交,促进了和韩国各界组织的沟通与交流。
外交事务之外,张国斌还常常受邀讲课。“张老师特别忙。”他身旁的助理郎亚娇微笑着说,“去年一段时间课程安排得特别紧,在一次出差时,张老师五天飞了六个城市。这边刚讲完,又去其他的企业、学校和一些政府机构去讲课,没有时间休息,我们都很佩服他,也很心疼他。”
老一辈外交官的情怀
2002年,张国斌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担任参赞,是吴建民大使的助手。因为协调和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国际展览局的总部设立在法国巴黎,所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就变成了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最前线。
“1993年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是失败的,失败的地点在摩纳哥;2002年申办2010年的世博会的终点,也是在摩纳哥。当时我们很担心,在这样一个国家,同样的会场,是不是失败会再次降临。”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世界博览会开展150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过,外界对中国也存有许多的偏见和质疑。
为了能成功申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动员全馆150多位工作人员,和上海、北京方面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投入争取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的工作中。
• 张国斌与吴建民大使一起工作
申博期间张国斌格外忙碌,身为中国驻法国使馆办公室主任的他被吴建民大使任命为“后勤大总管”,不仅要接待络绎不绝的代表团,还要为前方的同事提供各种保障与支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国斌感慨地说:“2001年到2002年的两年里,中国申博代表团经历了多轮陈述,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的申博进程。”关于自己的申博故事,他没有多谈,只说:“申博成功离不开吴建民大使。”
接下来,张国斌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距离申博陈述仅有一个月时间的时候,吴建民大使受邀回到上海,观看需要在申博陈述上播放的宣传片。当时宣传片已经获得批准,但是吴建民大使看到后认为宣传片的内容和方式不太符合申博的需要,于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后来领导采纳了吴大使的建议,并利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按照吴建民大使的要求进行重拍,几番修改,宣传片终得以展出,“最终效果非常好”。
与吴建民大使相处久了,张国斌表示自己受他的影响很深:“从做人到学识,到为国家做公共外交的这些事情,吴大使都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张国斌回忆说:“我陪吴建民大使参加外事活动期间,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朋友给吴大使赠送礼品,但每次回到使馆后,吴大使都会交代我上交。”
吴建民大使这种在工作上毫无私欲的品质给了张国斌很大的感触。后来,张国斌将写《礼赢天下》所得的钱捐给了红十字会。“写书不是为了挣钱,我最基本的动力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礼仪文化。至于出名,像我的话(出名)也就这个样子了。”他爽朗地笑着补充说,“当然也因为这顺便出了点小名。”
他的助理郎亚娇说:“跟张老师接触深了,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国外交官的情怀,感受特别深的就是他们做很多事真的不图名,只想把事给做好,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些帮助。”
• 在吉布提的海滩上。图源:《足迹》
采访最后张国斌和记者谈起了他人生第三次掐大腿的经历:当时他第一次坐飞机出国,去往的是红海之滨的吉布提,那时的他心潮澎湃。等到飞机降落在卡拉奇加油时,他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掐了下大腿,又感觉到了痛——“我出国了!”
这些场景于他而言,似乎更像是一场幻梦,但又在真实地上演着。
1973年张国斌在接受北京外国语学院老师面试的时候,将档案袋送递给老师后,给老师念了几首自己从没有发表过的诗。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会在各种外交场合用他的声音为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感受中国外交官的精神气质。
“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不管成功与否,要看过程。人生路上机会很多,要学会抓住它。”他这样叮嘱道。
-End-
文字 | 《北外人》2017年第22期
作者 | 仇双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